一、塑石假山概述
塑石假山用雕塑藝術的手法仿造自然山石的園林建筑。這種工藝是在繼承發揚嶺南庭園的山石景藝術和灰塑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用真石掇山、置石同樣的功能。人工塑石假山與自然山石相比,塑山是人工利用水泥混凝土材料塑成的,畢竟是人工制作,有干枯、缺乏生氣、人工味濃等缺點,難以表現石的本身質地之美,設計時應多考慮綠化與流水的配合,適當掩蓋與修飾,以補其不足。
二、塑石假山工程的制作流程
假山施工是具有明顯的藝術創造特點的景觀工程活動。在大型的假山工程中,一方面要根據設計圖進行定點放線和隨時控制假山各個立面的形象及尺寸關系,另一方面要考慮當地地形地貌和文化習俗等特點,在細部的造型和技術處理上有所創造,有所發展。小型假山工程有時并不直接進行設計,而是直接在施工中臨時發揮,一邊構思一邊施工,最后完成整個假山作品的藝術創造。
2.1、施工前的準備
在塑石假山施工開始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才能保證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施工準備主要有:工程量估算,材料機械準備,場地準備,人員準備及其他工作。
1、塑石假山工程量的估算
假山工程量目前沒有一個官方的計算方式,現主要根據專業假山施工方根據多年經驗進行估算。假山效果不同,造型不同,高度不同,都影響工程量。由于假山工程的變化因素太多,因此準確計算工程量有一定的難度。
目前主要以公式計算法來做前期工程量的估算,最終工程量,需要待塑石假山山體鋼絲網鋪設完工才能確定,因為市面上的鍍鋅鋼絲網都是成捆的,有具體的規格參數的,而制作塑石假山,鋼絲網是鋪設于山體上,所以塑石假山工程量以鋼絲網實際使用面積來計算是最好的計量方式。
2、施工材料、機械的準備
主要材料:
塑石假山的主要材料為角鐵、槽鋼、鋼筋、鋼絲網、水泥、砂子、等。要根據假山設計施工圖的具體要求來選主材的規格。對于大型塑石假山工程,一般在角鐵選擇方面都是以5*5或4*4的角鐵為主,以3*3角鐵為輔助橫縱向連接。水泥目前一般都以325水泥為主,特點是該號水泥做出的假山不易開裂。砂子一般是第一遍抹灰以細砂為好,第二遍以水洗砂為好。水泥和砂的大概比例是1:2。主材料準備數量的多少,要根據設計施工圖做出估算,準備材料時應留有余地。
工具與施工機械準備:
首先要根據工程量的大小,確定施工過程中所用工具和機械數量。主要工具有:電焊機,切割機,攪拌機等。
3、施工人員配備
假山工程需要的施工人員主要分為,即項目經理,假山技術工,普通工。對各類人員的基本要求如下。
施工主持人員:
即假山工程的項目經理,也就是工地俗稱工頭。項目經理應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管理大小假山工程的能力,要具備一定的造型藝術知識和山水畫的理論知識,并對自然山水要有深刻的認知和理解。項目經理是假山施工成敗的關鍵人員,一定要選準人。每一項假山工程,只要配一名這樣的項目經理就行,否則施工過程中難免出現認識不同,指揮不協調,影響施工進度和質量的情況。
假山技術工:
技術工又包括鋼筋工、電焊工、抹灰造型工等。這類人員應該掌握假山制作的整個過程和細節,他們能及時地,準確地領會項目經理的指揮,并能夠帶領其他普工進行相應的技術操作,并操作質量達到項目經理的質量要求。假山技工的配備一般以工程量的大小來確定。
普通工人:
應當具有基本的勞動者素質,能正確地領會項目經理和技術人員的指揮意圖。這類人員應與技術人員差不多。
2.2、假山的基礎施工
假山施工的第一階段的程序,首先是定位與放線,其次是進行基礎施工,再次就是做山腳部分。山腳部分作好后才能進入第二階段即山體造型。
1、假山的定位與放線。
首先在平面設計圖上按5m*5m或者10m*10m(小型的塑石假山也可以用2m*2m。)的尺寸繪出方格圖,在假山周圍環境中找到可以定位依據的建筑邊線,圍墻邊線,或園路中心線,并標出方格的定位尺寸。
按照設計圖的方格網及定位關系,將方格放大到施工場地的地面,小型假山,方格網可以直接用白灰畫到場地;大型假山,可以借助用測量儀將各方格交叉點測到地面,并在點下做上標記。
2、假山基礎施工
假山基礎施工可以不用開挖地基而直接將壓實壓平就可以做基礎層,這樣就可以減少土方工程量。當然,如果假山設計中要求了開挖基礎槽的,就還是應挖了基槽再做基礎。在做基礎時,一般應將地基壓實,然后再按設計攤鋪和壓實基礎的各結構層,只有做樁基礎可以不要壓實地基,而直接打下基礎樁。
假山一般以混泥土基礎為主,首先要開挖(也可不開挖)槽基,槽基的開挖范圍應以按地基繪出的基礎施工邊線確定,應比山腳線寬50cm。槽基一般挖50cm到60cm深。然后再做混泥土基礎。混凝土基礎上應留有預埋件,預埋件可以采用螺紋鋼,角鐵,槽鋼等,以便山體造型的焊接工作。
2.3、假山山體施工
塑石假山現場施工塑造的一般施工步驟為:
1、建造骨架結構
骨架結構有磚結構、鋼架結構,以及兩者的混合結構等。磚結構簡便節省,但對于山形變化較大的部位,要用鋼架懸挑。焊接鋼骨架,捆扎造型鋼筋,鋪扎鋼絲網等。其中造型鋼筋架和鋪扎鋼絲網是塑山效果的關鍵之一,目的是為造型和掛泥之用。鋼筋要根據山形做出自然凹凸起伏的變化。鋪扎鋼絲網時一定要與造型鋼筋貼緊扎牢,不能有浮動現象。山體的飛瀑、流水和預留的綠化洞穴位置,要對骨架結構作好防銹處理。
2、泥底塑型
先打底,即在鋪扎好的鋼絲網上抹灰兩遍,材料配比為水泥+麻刀,其中水泥:沙為1:2,麻刀適量。水灰比1:0.4,以后各層不加麻刀。砂漿拌合必須均勻,隨用隨拌,存放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初凝后的砂漿不能繼續使用。簡而言之,用水泥、河沙配成可塑性較強的砂漿在已做好的骨架上塑型,反復加工,使造型、紋理、塑體和表面刻劃基本上接近設計圖紙或模型。
3、塑面
在塑體表面細致地刻劃石的質感、色澤、紋理脈絡和表層特征。質感和色澤根據設計要求,用石粉、色粉按適當比例配白水泥或普通水粉調成砂漿,按粗糙、平滑、拉毛等塑面手法處理。
紋理的塑造,一般來說,直紋為主、橫紋為輔的山石,較能表現峻峭、挺拔的姿勢;橫紋為主、直紋為輔的山石,較能表現瀟灑、豪放的意象;綜合紋樣的山石則較能表現深厚、壯麗的風貌。為了增強山石景的自然真實感,除了紋理的刻劃外,還要作好山石的自然特征,如縫、孔、洞、爛、裂、斷層、位移等的細部處理。一般來說,紋理刻劃宜用“意筆”手法,概括簡煉;自然特征的處理宜用“工筆”手法,精雕細琢。
4、設色
??? 在塑面水分未干透時進行,基本色調用丙烯顏料加水拌勻,逐層灑染。在石縫孔洞或陰角部位略灑稍深的色調,待塑面九成干時,在凹陷處灑上少許綠、黑或白色等大小、疏密不同的斑點,以增強立體感和自然感。
三、假山造型禁忌
為了避免在假山造型中,因出現一些不符合審美欣賞原則而損害假山的藝術形象的情況,弄清楚造型中有哪些禁忌和哪些應該避免的情況是有必要的。下面是一些常見的忌病。
1、忌對稱居中
假山山體的布局,不能在地塊的正中,假山的主峰也不要居于山體的正中位置。山頭形狀,小山在主山的兩側的布置,都不可呈現對稱狀。要避免形成“筆架山”。在同一座山相背的兩面山坡,其坡度陡緩不宜相同。
2、忌重心不穩
視覺上的重心不穩和結構上的重心不穩都要避免。前者會破壞山體結構圖的均衡,給觀者造成心理威脅;后者則直接產生安全隱患,可能造成山體倒塌或人員傷害。但是,在山體造型中也不能四平八穩,沒一點懸險感的實景往往缺乏動性。
3、忌雜亂無章
??? 樹有枝干,山有脈絡,構成山體的所有山石不要東倒西歪的雜亂布置,要按照一定的脈絡關系相互結合成有機的整體,要在變化的山石景物中加強結構上的的聯系和統一。
4、忌紋理不順
假山,石景的石面紋理線條,要相互理順。不同山石平行的紋理,放射性紋理和彎曲的紋理,都要相互協調通順的組合在一起。